|专注教师招聘考试培训

专注教师招聘

您当前位置:尚佰教育 >专业知识 > 语文 > 教师招聘考试之如何设计语文科目的导入语

教师招聘考试之如何设计语文科目的导入语

2016年10月26日 尚佰教育 http://www.shangbaiedu.com/ 来源:广东省教师招聘网


尚佰教育,专注于教师招聘考试,让天下没有难考的教师。(http://shangbaiedu.com/)提供如下备考指导教师招聘考试之如何设计语文科目的导入语 ;更多关于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,教师招聘面试备考信息,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haokjs

俗话说的好,“好的开始,是成功的一半”,这句话应用于语文教学中仍然是不变的道理。好的导入,可以激活学生求知的欲望,引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兴趣,也可以启迪学生思维,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,还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,在积极参与新知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。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导入设计,注重已有知识的运用,一言概之则是以“导”启“思”。常用方法有下面四种:

(一)设疑问、引思考。即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,制造悬念,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,积极地思考问题。

如:于漪老师在教鲁迅的《孔乙己》是这样导入的:“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,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;凡是读过《孔乙己》这个短篇小说的人,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到。鲁迅自己也这样说:‘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《孔乙己》’。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,而最喜欢《孔乙己》呢?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,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?我们学习课文以后,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。过去有人说,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,莎士比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,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,鲁迅的《孔乙己》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。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,洒下同情的眼泪。但读《孔乙己》时,你的眼泪流不出来,心里阵阵绞痛,眼泪往肚子流。那么《孔乙己》究竟是命运悲剧、性格悲剧,还是社会悲剧呢?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”。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: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,巧布疑阵,而且还明确告诉先生答案就在文中,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,对解疑有信心,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。

又如于漪老师在讲《记金华的两个岩洞》一文时她又是这样设疑铺路的:她上课就写了几个填空题,如()其()、如()其()、如()其()。学生积极参与填了前两个“如见其人”“如闻其人”,而第三个则无法填补。就在学生左思又想苦于求解时,于漪老师给出答案“如临其境”,顺势引入课文:“我们学一篇使大家如临其境的好文章--《记金华的两个岩洞》”。

疑问让学生有了探究欲望,这种疑问会让学生集中思维和注意力,教师加以引导,学生沿着线索积极思考从而找到答案。“有疑则思,进而解疑”这个过程会让学生充分体验“梦里寻她千百度”的执著和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的惊喜。久而久之会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。

展开